晚春1949

HD

主演:笠智众 / 原节子 / 月丘梦路 / 杉村春子 / 青木放屁 / 宇佐美淳 / 三宅邦子 / 三岛雅夫 / 坪内美子 / 桂木洋子 / 高桥丰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4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晚春1949 剧照 NO.1晚春1949 剧照 NO.2晚春1949 剧照 NO.3晚春1949 剧照 NO.4晚春1949 剧照 NO.5晚春1949 剧照 NO.6晚春1949 剧照 NO.13晚春1949 剧照 NO.14晚春1949 剧照 NO.15晚春1949 剧照 NO.16晚春1949 剧照 NO.17晚春1949 剧照 NO.18晚春1949 剧照 NO.19晚春194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晚春194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居住在镰仓的大学教授曾宫周吉(笠志众 饰)早年丧偶,他与女儿纪子(原节子 饰)相依为命。纪子从小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悉心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转眼间,纪子已二十七岁,依旧待字闺中。纪子的姑姑(杉村春子 饰)和朋友(月丘梦路 饰)都很关心她的婚事,然而她却因为对父亲的依恋,不愿谈婚论嫁。 不久姑姑为周吉介绍一名独身女子三轮秋子(三宅邦子 饰),周吉欣然同意。得知此事的纪子心中感到无限的怅然…… 本片为当年日本《电影旬报》评选十佳电影第一名。挖掘刀剑若梦神的测验5欢笑大天使炮弹飞车笑到最后妮基塔 第四季保镖 完结篇2010王者归来黄飞鸿乘龙飞天图热狗电影时间逆流 (2018)十全九美蓝色天空1994杀手信徒第三季成长不容易第五季吸血鬼女王Drop the Magic Master闯情关僵尸怕怕半妖皇帝番外嗝嗝老师(国语版)烈焰焚币大蛇王麦克斯·克劳德的星际冒险豪斯医生 第八季核战总司令(国语版)复仇女黑帮洗冤录2螺旋的迷宫:DNA科学搜查罗瑟福的失败候选人封门诡影夏日春情机巧女孩老人、小孩和外国人再见二十世纪幸福保卫战

 长篇影评

 1 ) 《晚春》的背面

算起来《晚春》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今年也是他的60岁生日。1949年《电影旬报》的十大佳片中,《晚春》名列第一。当年还有一部黑泽明的《野狗》排在第三,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 侯孝贤和贾樟柯都表示过,《晚春》是他们最欣赏的电影。侯孝贤对它的评价是:“透彻极了,厉害”。他还曾说过,“电影应该是这样: 每个人都能看的懂,能看得很深的人就会看得很深很深……”我想这个评价正是因《晚春》而发的。 在2000年,《电影旬报》评选了二十世纪日本电影的百大佳作,小津安二郎只有《东京物语》、《麦秋》、《秋刀鱼之味》入选,而《晚春》榜上无名。这部讲述寂寞的电影似乎注定有一个寂寞的结局。 《晚春》是一部典型的小津式家庭伦理剧,情节非常简单:纪子27岁了,父亲曾宫教授为女儿找婆家。而纪子害怕自己出嫁后,年迈鳏寡的爸爸没人照顾,所以不愿意结婚。教授骗女儿说自己将要再婚,纪子最终得到了理想的归宿。 纪子是一个被传统道德束缚很深的人。在影片的开头,她反对舅舅再婚,认为他“不体面”。这种道德观并非通过暴力手段发挥作用——像《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三太太与医生私通,被吊死在陈府角楼的小屋里。也非《黄土地》中的父女关系:沉重的亲情与责任,最终让翠巧被滚滚的黄河吞没。 鲁思.本尼迪克特曾在《菊花与刀》中指出,日本文化属于“耻感文化”, 是无处不在的社会感受性和舆论的外部强迫性,通过个人心理情感实现的社会潜意识。纪子这里就扮演了“舆论的外部强迫性”的角色。 《菊花与刀》的观点虽然犀利,但未免失之于静态。而《晚春》中所描绘的,是一个急速变化的社会。曾经苛刻严酷的伦理规范正在走向瓦解,人们可以不去遵从它,但又不可能无视它的存在,不可能不受到它的影响。

纪子在酒馆批评舅舅

当教授为纪子考虑终身大事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服部昌一。服部作为教授的助手,经常出入曾宫家。纪子与他相识多年,感情相当融洽。 下面的场景,是纪子和服部一起骑着自行车,去海边游玩。首先是海滩的空镜头(这个镜头在影片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后面还会提到,先请各位牢记)。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导演把纪子和服部的笑脸、两人并肩骑车的大全景反复交叉剪辑,充分展现了纪子快乐、自由的心情。

海滩

路边的可口可乐广告牌,悄悄暗示着时代的变化

两人来到在海滩,肩并肩坐在一起,纪子突然问服部:“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呢?” 被单身的年轻异性问到这个问题,我想任何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这仍然可以算作一种安全高效的表白方式。这样表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尴尬,被表白者如果有意,可以大加赞美之词,把面前的人夸一个体无完肤;如果无意,可以聊聊血型、星座,分析一下MBTI,东拉西扯敷衍过去。 服部君就胡扯了一番,说什么“纪子以后不会是醋坛子”云云。影片很快转到增宫教授与纪子的姑姑谈论纪子的婚事。姑姑也很看好服部,而教授表示,要问问纪子的看法。 下一个场景,小津展现出了对节奏高超的控制力。但这种控制并非为了设置悬念或者营造紧张的气氛。而恰恰相反,是为了展现真实、自然的生活流程:纪子收拾房间,教授回家、换衣服,纪子准备晚饭,一切都是那么平平常常。 而纪子提到服部来访时,教授的表情立刻变得专注起来。我们意识到,决定纪子终身大事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了。女儿的漫不经心和父亲的急切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饭桌上,教授与纪子谈论婚事,仍然是在试探中进行的。而当教授终于提出要把纪子嫁给服部时(观众们等待一刻已经太久了!),纪子却捂着肚子笑了起来,似乎教授说了一件荒唐透顶的事:服部已经订婚了,并且爱人是自己的师妹。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了,服部在海滩上最重要的答案。

“他已经订婚了……”

订婚并非出自服部本人之口,而是由纪子说出来的。这表明,她已经认同了服部的婚约。虽然纪子表示“服部很适合做丈夫”,但她的行为准则不允许自己去当第三者。而脸上夸张的笑容,恰恰是为了掩饰潜意识中的渴望与失落。 N天之后,服部在与纪子吃饭的时候,邀请她一起去听小提琴演奏会。(我猜服部童鞋这几宿睡得也不好)而纪子拒绝服部的邀请了。在她看来,服部已经是别人的丈夫了,自己绝对不能有非分之想,更不能做横刀夺爱之事。 演出进行时,音乐厅里面,服部旁边的座位是空的,他并没有转而邀请自己的未婚妻,始终在等候着纪子;音乐厅外面,纪子伴随着忧伤的旋律黯然走过。这是影片中少有的,对她真实感情直接的表述。两个相互抱有深厚好感的人,仅仅因为一点怯懦,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服部也爱着纪子吧……

值得注意的是,服部的未婚妻——也就是纪子的情敌师妹——始终没有出场。纪子不敢接受服部的爱,并非觉得对不起师妹(或许她们根本不认识对方),而是害怕别人的舌头根子。纪子在影片中一方面扮演了社会舆论——反对舅舅和父亲再婚;另一方面,她也受制于舆论的力量,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顺带提一下纪子的好朋友凌子。有这么一场戏,凌子来纪子家找她,因为纪子不在,就和曾宫教授聊天。而当纪子突然回家时,凌子变得惊惶失措,很不自然地站了起来,连腿都坐麻了,说话也吞吞吐吐的。八卦的小伙伴们恐怕会在屏幕前捂嘴窃笑,闺蜜爱上了我父亲……这是何等卧槽的情节啊!虽然凌子喜欢曾宫教授,但又害怕被别人知道,尤其怕被纪子知道。关于凌子的事,后文还会提到。 纪子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叫熊太郎的青年,他出身名门,家道殷实,并且长得像纪子的偶像——加里.库柏(⊙﹏⊙b)。而纪子却不愿与他结婚。她的理由是,父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 在《晚春》平实的影像之下,隐藏着一些极为反常的东西,比如纪子的丈夫熊太郎。既然影片的主题是纪子的婚嫁,按常理来讲,她的丈夫本该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个理论上的“主角”,竟然连在全景镜头中,充当群众演员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是因为小津找不到长得像加里.库柏的男演员吗?非也。其实纪子嫁给谁,与影片的主旨毫无关系。同时这也暗示了,虽然熊太郎财貌双全,但纪子心中根本不爱他。

服部的未婚妻和纪子的丈夫,两个失踪的“主角”

我们当然可以相信,纪子所说的不愿出嫁的理由——要照顾年迈鳏居的父亲——是真实的。但不得不说,这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纪子的内心深处,仍然不能忘记服部,与其他男人一起生活,让她没有幸福感。而这时服部已经蜜月归来,纪子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了。而她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却不允许她去想不愿意出嫁的其他原因。 教授为了女儿的幸福,对纪子说自己将在她出嫁之后再婚。这是用一个自觉的谎言,欺骗了一个不自觉的谎言。在《晚春》中,年长的人却比他们的后辈思想开明。比如纪子的父亲和舅舅,他们并不过分在乎社会舆论,所以比纪子和凌子活得更加洒脱。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道德的规范和束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使得这些老年人们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而纪子因为父亲将要再婚火冒三丈,甚至痛哭流涕。这里再一次显示了纪子的固执,对他人的欲望尚且如此,何况对自己的呢?那简直连想起都是罪恶!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传统道德不再是冷酷严厉、无法妥协的了。虽然它仍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但已经退化为一种社会潜意识。如果有人凭着清醒的认识和审慎的思考,下决心冲破它,就会发现,它其实算不得什么障碍。纪子最终同意了父亲的婚事,并且自己也愿意出嫁。 此处有一个貌似闲笔的情节。纪子的姑姑捡了钱包,高兴得一直说“运气好,纪子的婚事一定会成功”。曾宫教授提醒她,应该把钱包交给警察。姑姑一边说着会去交公,一边急匆匆地溜走了。随后我们看到,一位警察叔叔溜溜达达地走进了画面…… 这段讽刺漫画般的情节用意何在?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增加影片的娱乐性吗?非也。如同教授声称将要再婚一样,这个场景再次提示给观众两个字——“谎言”。生活中,没有人会不说谎话。只不过有的谎言很明显,非常容易被揭穿,而另外一些极难发觉,甚至撒谎者自己。

谎言

结婚前夕,纪子和父亲去看望舅舅。在此期间,她对舅舅再婚的看法完全改变了。纪子和父亲住在廉仓——源赖朝时代日本的首都,去京都看望舅舅——德川幕府时代的首都,最后出嫁到东京——日本现在的首都。影片地点的变化,也标志着纪子一步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智。 在婚礼当天,服部也去教授家祝贺,小津安二郎又一次做了低调处理。这场戏如果拍成这样:纪子与服部擦身而过,两个人神情凄然,再配上煽情音乐。那么《晚春》只能沦为撒狗血的肥皂剧了。 最高明的表现恰恰是没有表现:镜头1,服部与增宫教授在楼下抽烟,谈论着服部的蜜月旅行;镜头2,教授上楼看女儿,纪子花枝招展,却面带泪痕;镜头3,并不是纪子下楼,与服部告别,服部向她贺喜——而是一大群小孩挤在门外,等候即将出来的新娘子,门口停着准备出发的汽车。空荡荡的梳妆镜,平添了几分寂寥之感。纪子和服部已经忘记了从前的爱情了吧?

当服部和盛装的纪子相见时,两人之间会有怎样的对白呢?

叙事省略是《晚春》的一大特色。隐蔽的手法被用来表现“背面”的主题。海滩的表白、纪子的师妹、相亲、婚礼,去掉了所有戏剧性冲突的内容,平淡到了极处。正所谓大象无形,大言希声。仿佛东方人深沉内敛、彬彬有礼的性格,永远不会过分地显露自己的感情,含蓄地传达着言外之意。 送走女儿之后,教授与凌子一起喝酒聊天。教授告诉凌子,自己并不打算再婚,之所以撒谎,只是为了让纪子安心地出嫁。凌子称赞“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毫无疑问,片中反复提到“谎言”是有所指的。编导在提示观众,某种程度上,纪子说不愿意结婚是撒了谎,没有说出全部的原因。虽然她这样做是无意识的。 这场戏里面,凌子对教授的态度更加很有意思。当凌子听说教授不会再婚之后,激动地吻了他的额头,并且表示以后会经常来看望教授。这是对一个用心良苦的父亲的尊敬呢?还是对于意中人的爱恋呢? 影片之所以设置凌子这个角色,是为了证明纪子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在那些深受传统道德束缚的人看来,爱上年老的鳏夫和抢夺别人的未婚夫,都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不能去想、更不能去说的。而人们却通过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为隐秘的欲望找到了出口。

暧昧的一吻

《晚春》的结尾堪称神来之笔,是统辖全片的题眼所在。只有一个意蕴深长的短镜头:夜晚空旷无人的海边。这个场景在前面只出现过一次,纪子和服部曾经来到此处游玩,并且她向服部含蓄地表达了心中的感情。可以说,大海是纪子爱情的见证。这是一个空镜头,可谓无我之境。那段朦胧的感情,已经被当事人深深埋在心底。而大海像一位温和又略带伤感的老者,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爱。

沉默的目击者

在《晚春》中,一方面是对人性手术刀般,精微又冰冷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宽容的态度和温厚的柔情。小津洞悉了东方人的欲望、压抑和宣泄,却没有严厉的责备。他仿佛影片中智慧深沉又无限慈爱的父亲,一心一意为儿女的幸福着想,只把孤独留给了自己。

 2 ) 寫晚春的功課

小津安二郎的拍攝手法對女性角色的處理


攝影師的觀看方法

  藝術批評家John Berge在《觀看之道》中提到:「攝影師的觀看方法,反映他對題材的選擇。」「我們對影像的理解和欣賞還取決於各人獨具的觀看方法。」(Berger, 1972: 3)影象的觀看方法,表達了觀看者的態度。所有藝術形象,可以說都是根源於客觀物象的,然而在與客觀物象的具體聯繫方面,又往往呈現出很顯著的差別。同樣地,同一拍攝對象落在不同導演手上,亦會得到完全不同的表現。
  導演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攝影機位置導致的鏡頭角度,小津安二郎多以低視點攝影方法,把鏡頭在離地面兩至三尺的低位置,避開一切俯瞰的鏡頭,他曾經說過:「不應該濫用俯瞰攝影來表現人。」(佐藤, 1981: 212)這是因為抬起頭看人具有尊敬人的謙虛。而他在影機運動的禁絕,避免了在鏡頭上造出對角色的偏頗,加入了個人情感。可見小津以一種人文主義精神,去形塑出每一位主角。

晚春對女性的塑造

  黃國兆在《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世界》中提到,小津對家庭倫理電影的情有獨鍾,在他大部份的影片,尤其是中、晚期,都以人生共本活動和五大人際關係為主題,而且重複在不同的影片中出現(黃國兆, 2003: 33),而為配合其主題,小津後期作品的靜態、簡煉的拍攝風格,亦為評論家之讚賞。
  與其問小津安二郎如何書寫女性,倒不如說他是在描述在人生階段中女性的位置。(金炳興,1973: 27)溝口藉《雨月物語》批判為利忘恩的男子,歌頌女子的無私與犧牲,小津則偏重在人生階段上其角色的處境以及性格所作出的反應,反映人生改變之不可違,在角色描寫亦見全面,偏重現實層次。在《晚春》中,導演將故事重心放在原節子女兒的角色上,故事改篇自廣津和郎的短篇小說《父與女》(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 2003: 139),早年喪妻的大學教授周吉和女兒紀子,紀子因為戰時勞動而身健有患,加上為了照顧父親的起居,錯過了適婚年齡和合適的對像,遲遲仍未結婚,父親暗為著急,姑母亦為紀子說媒,紀子疑心父親要再婚,周吉將計就計,紀子一心為成全父親而出嫁,在京都旅行後,紀子出閣,最後只有父親一人孤寂地消磨時光。
  在《晚春》中,家庭於女性來說仍是具有相當高的地位,主角紀子身體抱病,所以在家裡照顧父親的起居生活,而身邊的人對她結婚成家立室的事十分著緊,可見家庭對女性的重要性,如西蒙波芙娃於《第二性.結了婚的女人》所說的,也如中國人所言「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女性地位受到家庭中男性的約制,但有趣的是,在電影中同時亦介紹了當時來說新奇的現象,就是離婚和女性自立,紀子的朋友阿綾離婚,並自力更生,紀子想不嫁時亦有求助於她,希望學得一技之長可媒生,這於男性中心的社會是難以想像的行為,但小津都把這些作為題材拍到電影中去,亦沒加以貶抑或讚揚,是以得見導演對女性和每一個角色的尊重。
  同樣以家庭為中心,不如《雨月物語》中的女人為家庭而犧牲,《晚春》裡的紀子為的是自己意願,自己所愛的父親,而逃避父親的期望,在紀子與父親遊京都最後一夜的對話中可見,對小津來說,女子出嫁,由一個家庭轉到另一個家庭,在於人生的變遷,階段的演進,無法違抗,但女子的幸福仍由她們自己所把握,如父親周吉所言,要夫妻兩人共同努力才可得到幸福,這表現了女性在新時代的獨立自主。題材上,小津避原著的結局而不用,只集中描寫父女關係和情誼,最後以留下孤單的父親作結,突顯小津一貫關注的問題──家庭的關係與人生的演進。
  裝扮好的紀子跪在榻榻米上,感謝父親的養育之恩,周吉本來受之無愧,但亦蹲下來聽女兒的說話,還拉起她,除表現作為父親疼惜之情,亦顯見小津的心思,在此關係上,兩人都是平等的,既互相關懷,亦帶尊重,絲毫不見父權的痕跡。而同樣的鏡頭於兩人離開京都晚上的對話亦見,兩人身處於狹窄的躺室,可見二人關係之密切,在父親的一番教訓的言論,仍是以平行的坐姿進行。


參考書目
佐藤忠男, 1981 : 溝口健二的世界.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金炳興, 1973 : ‘小津安二郎和他的作品’, 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年展, pp.27-28.
黃國兆, 2003 :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世界’, 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年展, pp. 29-43.
西蒙.波芙娃, 1949 : 第二性.三, 台灣:志文出版社.
Berger, John, 1973 : The Ways of Seeing 觀看之道, 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 ) 影像下的暗流涌动

  那一晚,纪子一定是绝望吧。姑妈步步紧逼她结婚;父亲可能真的是可以不再需要自己,在剧院他和某夫人的点头致意,简直让纪子当即深感自己被抛弃;去秋子家也许是想获得安慰,却只得另一场枉顾她心情的逼迫。那一刻,对她来说世界是背对着的。有人说小津的片毫无攻击力,可是每一次都可以让我看到心酸。我不认为小津讲的全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恰好相反,正是有人情冷暖,有淡漠,所以那些真实而克制的温情才让人尤其心酸——姑妈的殷勤不一定出于热心,秋子这个闺密只是需要一个倾倒自己价值观的对象。她们对纪子婚事的热心,并没有真实的考虑纪子的心境,只是理所应当着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父亲是唯一一个真实为纪子以后的幸福认真做考量的人。

 纪子对父亲的爱,我不认为是有些人第一反应的“恋父癖”,它更像一种价值寄托,“只有我知道父亲需要什么,只有我能照顾好父亲”她这样欢快得意的确信着,这是她做的最好的事情,这也是她最被需要的地方,正因此她才认为婚姻给她带来的快乐不会比陪在父亲身边更大。她没有料到父亲会考虑再婚。在片子开始就直接说再婚是丑恶的事情的纪子是精神洁癖患者,这在她和小理的交往中也可以看出。有人说纪子之所以拒绝演奏会邀请是害怕面对某说不出口的情愫,在我看来,全然不是这样。纪子是喜欢着小理的,之所以要拒绝,和她在海边说的嫉妒心相关,她不能容忍受自己可能破坏小理与其未婚妻,她抑郁的走过街头转角时我就在想,她有精神洁癖。所以没料到父亲也会有再婚这么丑恶的念头的纪子,一早认定,为了不让父亲孤单,下半辈子会一直陪在父亲的身边。可是父亲这善意的谎言让她心灰意冷,第二天允诺姑妈出嫁时的纪子,我想是哀莫大于心死了。

   所幸,父亲最后的一段话,终于劝服了纪子,给她指出幸福的可能之方向。这段话真是精彩,句句深得我心,有机会找来剧本摘抄下来。大意差不多就是夫妻并不能一开始就得到幸福,必须经历共同的坎坷历练,幸福才会降临,才懂得体味幸福的滋味。这似乎就是小津一直以来的婚姻观。

  今天是小津的诞辰和忌日,老实讲我对他并不是多了解,单单看了两部片,恰好被感动。今天特地奔老远爱跑艾书吧看专场,并不是为了追忆或者致敬,只是纯粹想再看一部电影,散场后心情却极满足。能拍出这样电影的导演,值得每年祭奠。

 4 ) 《秋日和》与《秋刀鱼之味》的早期范本/一段孽缘的开始

1942年,《父亲在世时》之后,小津来到中国加入侵华战争,工作为向井水中投毒。据悉,他在投毒工作中兢兢业业,一如担任导演般勤劳务实。战后回国,先后拍摄了《长屋绅士录》、《风中的母鸡》两部反映战后日本生活的悲苦剧。49年,《晚春》拍摄完成,这部风格轻松,确立后期风格的长片反映了少许战后日本国民生活形态的变更:首先是衫村春子扮演的姑姑表达了对涂着口红的新娘吃生鱼片的不可理喻。随后,老友造访,在曾宫的房中分不清地理方位,体现出战后日本的环境改造。个人认为,这是一段小津为自己拍摄的影像,以此抒发对逝去街景的追忆。一如黑泽明93年的《袅袅夕阳情》中,为老师祝寿的学生把自己途径火车站名背诵一遍,此处的怀旧之情与小津异曲同工。 此片之所以成为小津代表作之一,是因其确立了后期多部电影的叙事风格——老父(老母)嫁女。作为《秋日和》与《秋刀鱼之味》的早期范本,剧中多处出现雷同,成为影迷反复比较的素材:为了女儿的出嫁,《晚春》中谎称续弦的父亲与《秋日和》中声称再嫁的母亲如出一辙;两部影片中,纪子(原节子)与文子(司叶子)各自的闺中密友也分别在朋友婚后担任起了陪伴对方父母的责任;《晚春》中的父亲在听说自己中意的服部有了婚约后错愕的面容,与《秋刀鱼之味》中女儿失恋哭泣时父亲的表情并无二致;在三部影片的末尾,原节子与司叶子、岩下志麻三人又有着同样的和服婚纱妆扮。 有一种说法,每个女孩的初恋都是自己的父亲,但如果这种感情随着年龄一直延续下去,大概会出现如下两种结果:1.死守父亲,拒绝婚姻;2.结婚对像条件以父亲的形象为标准。片中的纪子明显属于前者,注视父亲时双眼闪动着光芒,对父亲的绯闻女友又嫉又恨。但父亲对形势错误估计,误以为女儿的择偶观是以自己为标准,于是便有了“服部和父亲一样是个很不错的男子”这么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一句。笠智众在剧中也成为了小津的替代品。 《晚春》是小津与原节子的初次合作,从此两人展开了一段孽缘,节子非他不嫁,小津眼中也是只有她和自己的母亲,但迫于世俗压力两人孤独终老。小津去世后,节子退出观众视野隐居镰仓古宅。有人说《卡萨布兰卡》中对英格丽•褒曼的用光极其考究,相信小津在片中对于节子的拍摄也独具匠心,打光使作为被摄体的节子面部明亮柔和,一颦一笑都充满了迷人的光彩。 原节子,原名会田昌江,1920年6月17日生于横滨,日本四大女优之一。作为小津电影中“永远的女儿”,曾先后与笠智众、衫村春子、司叶子、冈田茉莉子、佐田启二、山田五十铃、加东大介等人合作。他们及这里没有提到的名字,一起缔造了日本电影最辉煌的年代。在此,仅代表个人向以上作古之人,及走到人生边缘之人致敬。

 5 ) 幸福是需要等待的——《晚春》小记




晚来的春天还是春天,就像影片末尾的浪花,绽放了,消退了,但已经不是原来的。

有是来自无的,无并不在乎有如何地诠释。就像那些花,那些小巷,都有自己的主张,也许是人物的情绪,也许是人物情绪的寄托。影子摇曳着,不因为阳光,也不在乎是谁的心在揣摩。


女儿喜欢和父亲在一起,这样父亲不会吃烧焦的饭,切苹果的手也可以多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父亲也习惯和女儿一起去看歌舞伎表演,长大着嘴陶醉不顾身边的女儿正为别的事情烦恼。他们都安于一种平衡,也是一种天长地久,但父亲永远坐不惯西式的座椅,不是忘记咖啡的糖就是忘记搅匀咖啡的勺子,喝茶自然都是没有这种东西的。而女儿也开始喜欢骑着自行车去野外寻觅阳光,哪怕家居的门口何尝没有阳光。


所有的人都有自己觉得事情到这个时期会怎么样。区别在于到了什么时期,不同在于怎么样究竟该怎么样?姑妈开始接受自己或许也会在出嫁的时候往涂满口红的嘴里塞满生鱼片,好友也会慨叹父亲聪明地编织了伟大的谎言,那个递出演出票子的男人更会憨憨地说:没有什么别人。


父亲于是思索其曾经在厨房里哭泣的母亲,女儿也终于陶醉于镜中如花的模样,时间总是在消逝,春天毕竟是春天,春天该发生的,如果竟然没有绽放,终究会有下一个春天。


当潮起潮落,没有什么潮起时生命萌动的喜悦,也没有什么潮落时候褪去的忧伤,一切都是在等待中经过,也许总有幸福,也许至少总有幸福。

 6 ) 小津的原节子

小津在请原节子出演他的《晚春》之前,有点担心原节子不会演戏,但是后来发现这个担心纯属多余。小津说:“依我看,她不用夸张的表情,而是用细微的动作自然表现强烈的喜怒哀乐的类型。换言之,她即使不大声呵斥,也能够表现出极度愤怒的感情。原节子这样的表演能轻松展现细腻的感情。”其实,不用夸张的表情演戏,正是小津本人对演员表演的一以贯之的要求。他的电影里,尤其是后期电影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喜大悲。哪怕在《东京物语》里,面对婆婆的死亡,原节子的抽泣,也是捂着脸的。小津不喜欢演员过火的演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就是人,看不透”。原节子,乃至“永远的父亲”笠智众,都是这种表演风格的身体力行者。 绝大多数的观众记住原节子,可能都是因为她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里的出演的众多温婉的形象,而不是黑泽明的《白痴》中的荡妇。小津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原节子擅长的戏路非常明确,像黑泽明那样用她,无法展现她的优点”。 有人批评原节子的戏路很窄,小津也承认,但是小津为原节子争辩说,“若有适合她的角色,便能展现富有深度的演技”,不能因为她“演不出大嗓门女人、保姆、老板娘之类的角色的嘴脸和性格”,当然也包括荡妇,就否定她的演技。小津认为,演员能演什么不能演什么无关演员本身,而在于导演能不能慧眼识人。小津在1951年9月9日的《朝日艺能新闻》上公开表明:“我认为她是日本最好的电影女星。”这一年,让小津和原节子蜚声国际影坛的《东京物语》还没有开拍。原节子也仅仅参与过小津的两部电影《晚春》和《麦秋》。《晚春》之后,原节子“永远的女儿”的形象得以树立。作为我个人来说,我零零碎碎地观看小津的电影,竟以为原节子出演了小津后期的几乎所有电影。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因为原节子总共只演出过6部小津导演的电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因为《晚春》之后,小津电影中的女儿形象,无论是不是原节子出演的,都没有摆脱原节子的影子。当然,也许导演从来也没想过改变吧。小津是不是以为已经找到了最好的形象了? 这种相似的人物,延续的形象,在量上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后,就在形成小津的个人风格。但是作为演员的原节子,她还有演技么?她还需要演技么?她只是塑造了一个属于小津风格的形象,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物系列。因为后来的司叶子、岩下志麻等当红影星的女儿形象一样的温婉动人。 不是靠演员刻意的表现,那么电影的整个表意系统靠什么来传达呢?靠上下文暗示。表演的最终目的是意义的传达,而不是个人魅力的展现,任何超越这个表意系统的表演都是小津否定的。小津认为,演员对于导演来说就像画家的颜料一样,颜料怎么会有自己的风格呢?对个人演技的依赖的消弱,就需要强有力的导演掌控一切。这样自信且独断的导演不多,恰好小津就是一个。这种对表演的处理,会使得整部电影呈现出统一与和谐影片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和的精神吧。有时候,单独一个镜头甚至是没有意义的,要把镜头组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意义。这一点类似于著名的普多夫金效应。就像笠智众这个小津的御用演员,有时也要不免要感到困惑。因为他仅仅在按照导演的要求去演,至于为什么演,却不清楚。这种指导演员的方式是不是似曾相识,对的,王家卫的演员也常常这么抱怨来着。当然,这并不代表演员不需要演技。在小津看来,演员与角色之间必须有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性格。小津始终是按照性格来挑选演员的,按照演员来写剧本和人物,什么样性格的演员演什么样性格的角色。这就是所谓的本色表演吧。 那么小津喜欢什么样的女演员呢?小津曾说过:“我也喜欢瑙玛•希拉,那种看似笨拙的样子中有一种高雅的感觉。”这样看来,原节子只是恰好符合小津的要求而已。至于原节子是不是真的有演技,至少我们在小津的电影里看来她是有的。她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不是华丽丽的高不可攀,而正是笨拙中见高雅,朴素中的见温润。或者说,她的好不在演技,而在性格吧。 微信公众号:电影拉片室。

 短评

最害怕的大概是能剧那场。镜头的形式看似中性的聚焦在女儿和父亲的肢体与面部,其内容——满腹心事与气恼的女儿,丝毫没有发现任何不对满心沉浸在能剧中的父亲——却更接近女儿主观的认知状态,但这又和高度的写实相矛盾。不仅什么是“对大家都好”捏不住,人物的内面也抓不住。很深的孤独。

6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这碗父权的馊水煮成美味味增我也还是喝不下去啊……

8分钟前
  • 皮皮兔
  • 还行

1.一生最大的谎言换取女儿去创造婚姻幸福的决心;2.期待突如其来的幸福是错误的想法,幸福是需要等待的,幸福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幸福存在于对共同分享的新生活的锤炼;3.原节子的微笑如晚春的风,温暖;原节子的眼泪如晚春的雨,惆怅;4.昏暗的房间,父亲孑然一人,开心与落寞的心情,父亲的心酸。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事实上原节子终身未婚,也因此被誉为“永远的女儿”、“永远的贞女”、“永远的圣女”……1963年,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原节子突然宣布息影,隐居到小津电影多次出现的场景-镰仓,当时也是导演小津安二郎逝世的年份,恢复本名深居简出,不再过问电影界的事。

11分钟前
  • 阿辽莎
  • 推荐

原节子能控制住这种对绝大多数女演员已经显得over的笑容,太不容易。但最好看的,其实是内心转变后那种无可奈何还淡淡的幽怨。片子几乎没有毛病,但最大毛病是讲的人物、事件和东西都太完美了,完美到“不真实”。无论父女关系,还是结尾跟女同学的玩笑话,总要联想到太多奇怪的东西

1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有人这么评价小津电影,“武士刀修剪的菊花。奢侈的朴素,精致的恬淡,繁复的简洁,残酷的唯美,无中的碎屑,压抑的宣泄,纯洁的猥琐,刻板的幽默,专制的诗意,做作的自然,笨拙的细腻。生中有死。”

1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原来在《秋刀鱼の味》之前的小津式的家庭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有孝心又温柔贤惠的漂亮女儿,然后因担心自己结婚后父亲无人照顾,因而迟迟未寻心上人,只不过《秋刀鱼》的道子更纯粹是照顾父亲的孝心,而《晚春》里的纪子却有些恋父情结。小津很懂用类似的家庭去探讨关于生活关于亲情的种种联系的可能?

2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 父母皆祸害,喑喑不能言。这不恋父啊。。。小津这是十分清楚这种压抑的等级关系的变态之处,并且将其表现出来,并且在结尾捍卫这种变态。也就是说他(有意识的)自身的变态更凌驾其上。。。纯粹的笑??原节子的假笑接受不能

27分钟前
  • RS
  • 较差

我不同意很多人所说的纪子恋父,我觉得纪子只是习惯了和父亲相依为命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她找到了一种生活的平衡。当纪子面临出嫁时,这种平衡就要被打破,未知的婚后生活对她来说恐惧大于期待。父亲对女儿的爱令人感动,结尾断了的苹果皮和那一声叹息令人唏嘘心痛。P.S.摄影处处体现小津的匠心。

32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值得再看的电影。开头有个工作人员叫:青木 放屁?

36分钟前
  • 周先生
  • 力荐

2014.12.13.第三次.昨晚梦见自己看这个片哭了.前面1.5小时尽情欣赏小津的幽默,毫无多余的对白和动作,最后十几分钟还是哭了.遇到笠智众这样的爸爸谁还能不恋父呢?小津第一次也是最纯粹的一次嫁女儿,纪子对婚姻单纯和理想的想法,周吉的婚姻观则令人感动,原来婚姻最幸福的不是一开始,这是大部分人的误解了

39分钟前
  • vivi
  • 力荐

恋父情结如此浓重突出,使本片显得有些大胆。4星半。

43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5.0。资料馆1厅,4K修复。原节子最美表演。1.与《秋刀鱼之味》《秋日和》共享同一主题,嫁女儿这件事是作为长辈最后的牵挂了。说爹味十足纯属放屁,坐我前后旁边的中老年基本上在笠智众给原节子出嫁前的嘱托处泪崩。2.女儿当然不是非嫁不可,而是东亚家庭的互相成全,这种成全是以牺牲原生家庭为代价,“你会有自己的家,嫁人结婚不是幸福的开始,两个人一起努力奋斗才是幸福,哪怕五年十年”,当父亲说出这些话时,是在完全毁掉了自己的家庭啊,是要一辈子都与孤独对抗与孤独为伴啊。

46分钟前
  • 假迷影真胖叔
  • 力荐

纪子是传统东方女性的典型,体贴父亲而不出嫁,认为再婚不体面,心仪对象订婚就主动割爱。纪子的最终结婚,是逐渐摆脱思想束缚的过程,意味着新家庭的开始和旧家庭的分解。笑靥如花和泪眼朦胧中,纪子迈向了人生新阶段,而父亲也开启了晚年的孤独生活,削苹果的镜头充分表达了幸福之外怅然若失的情绪。

51分钟前
  • 莱尼圆
  • 力荐

最难懂的果然是那些为夕阳落泪、迎着曙光晨勃的老派男子。

52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没想到结局的煽情来得这么突然和直接,差点就哭了。父亲一直念叨着,女儿啊,要幸福,要当个好妻子。但自己的感情,都在那根苹果皮里啊... Film Forum "Ozu Festival" 第一场。

5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一部多么挑衅(当时,也是现在)观众的电影!骑车、坐车、看戏,一切“该被”剪掉的地方都被保留下来,你不需作为观众经历一段情节,但总是需要和主角共历那段时间,从而抵达一个重要也不重要的“终点”。他来自好莱坞,却与好莱坞有本质上的区别。小津的电影是平衡的,不仅在于构图,也在于上一句台词与下一句台词之间,你总想用某种确定的意识形态评判他,想把他置于某种历史的语境之下,但未免总会尴尬地鸣金收兵。最终,他的电影只来自个体经验也只诉诸个体经验,检验他的不会是某一茬混沌蒙昧,而是时间本身。

5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1.小津拍出了独属于传统东方人的隐忍与口是心非,一如原节子美好笑容与怅惘内心的对比。2.同为嫁女主题,似低落版[麦秋],新郎面孔的缺席也如出一辙。3.无限凄婉动人的结尾:周吉独自削着苹果,及至垂头默然,切至海浪,孤独如潮水般袭上心头。4.依旧典型小津技法,但有一个街头跟拍运动镜。(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1.将东方电影美学发扬光大并且发挥到极致2.克制的情绪,适当的节奏3.构图至上美学原则4.低机位的运用5.像山水画一样“留白”6.音乐辅助剧情发展7.原节子的脸是剧情发展的晴雨表8.笠智众含蓄内敛的表演诠释了一个东方父亲的处世哲学9.小津的幽默台词比比皆是。10.爱生活,爱小津。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小津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最终必须面临的问题。它既是人之常情,轻到可以忽略,也是人之至情,重到永无答案。

1小时前
  • 狄飞惊
  • 力荐